厦门医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与“星”同行,用爱共赴云霄之约

媒体发稿中心 2025-07-23 16:23

7月9日到11日,厦门医学院“星鹭摇篮”实践队走进云霄县残疾人联合会与爱心儿童启能中心,开启与特殊儿童双向成长的旅程。

71a3eb64-e7df-4f8e-976e-010ac10aaab6.jpg

大雨滂沱,但课堂里却满是温暖。活动伊始的“橡皮泥捏捏乐”课程,孩子们通过揉、捏、搓、压等动作,发挥想象塑造奇妙世界,锻炼了手部肌肉力量与协调性;创意藕粉制作环节让孩子们眼睛发亮,丰富挑食儿童的口感体验,孩子们的满足让队员们疲惫尽消;千年非遗扎染,孩子们折叠布料形成独特褶皱,在队员们的协助下染出专属色彩。活动同时,为孩子们分发A2酪蛋白型酸奶,促进“星星”儿童健康成长。


依托预防医学专业优势,将“大学生思政”课堂融入社会实践。队员从营养知识、科普及干预方法三方面,为家长讲解如何通过饮食改善儿童状况;通过科普环境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提高家长们对疾病三级预防的理解。实践队还为家长们送上无麸质酱油、无麸质米饼等小礼品,为“星星”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7月11日,实践队走进爱心儿童启能中心,队员们带来身体拍拍操感统训练,采取“1带1”方式,带领孩子们跟随音乐活动,内向敏感的孩子逐渐融入,身体协调力和专注力悄然提升;“与‘泥’相约,遇见美好”泥趣活动开展,孩子们在仿真工具帮助下发挥想象创作。


“星鹭摇篮”实践队队员们感慨,“三下乡”的意义在于以行动传递爱,以调研探寻路,将医学专业知识融入基层实践。用温柔与专业,为这群特殊儿童开启温暖与成长并行的旅程,愿这微光能照亮“星星的孩子”的成长路。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相关新闻】

实践的最后一天,队员们将课堂搬到了户外。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孩子们的笑脸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感官花园”活动开始了——队员们带着孩子们触摸粗糙的树皮、嗅闻清香的薄荷叶、聆听风铃的清脆声响,用多感官体验唤醒他们对世界的感知。一个平时很少开口的小女孩突然蹲下身,轻轻抚摸着一朵沾满雨水的向日葵,小声说:“它好像在笑。”那一刻,队员们红了眼眶。 


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下午的告别会上,启能中心的林老师拿出了一本特殊的画册。原来,队员们每天悄悄记录下孩子们的作品和成长瞬间,装订成册留给机构。当翻到扎染课那页时,自闭症儿童小昊突然指着自己染的蓝色手帕,清晰地说出:“我的大海。”这是他三年来第一次主动表达所有权。家长们的掌声中,实践队队长小林蹲下身与他击掌:“对,这是小昊独一无二的大海。” 


返程的大巴上,队员们传阅着孩子们偷偷塞来的礼物:歪歪扭扭的橡皮泥星星、用藕粉包装纸折的千纸鹤。预防医学专业的队员小陈在日记里写道:“我们以为自己是光的传递者,却在这群孩子眼中看到了更璀璨的星河。”车窗外的晚霞如火,仿佛在为这场跨越140公里的“星鹭之约”作注——有些成长,从来都是双向奔赴。


下一篇: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助农团队深入调研,赋能乡村产业发展
上一篇: 湖北文理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退役大学生创新红色研学浸润童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