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信息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探访红色地标 激荡青春壮志

媒体发稿中心 2025-07-25 17:29

7月14日,湖南信息学院“梦栖三湘,共赴欢途”三下乡团队踏着晨露,走进位于长沙县金井镇的杨立三故居,在青砖黛瓦间回溯那一段革命历程,于史料文物中触摸历史温度。

“这是1934年红军长征时,杨立三同志为解决部队粮食短缺问题绘制的《湘黔边区筹粮路线图》,上面的每一处标注都浸透着他的心血。”讲解员指着泛黄的图纸对成员们讲解着。团队成员在展柜前,屏息凝视那密密麻麻的批注,仿佛看到了烽火岁月里,这位“红色管家”背着算盘行军、在马背上拟写供给计划的身影。

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在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对先辈杨立三的事迹感触颇深。他对党忠诚,一心为公,在艰苦的革命岁月里,始终坚守信念,为军队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他清正廉洁,艰苦奋斗,即便身居要职,依然保持朴素的生活作风和忘我的工作态度。团队成员欧阳双颖感悟到:“此次参观是一次精神洗礼,让我更加珍惜如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也更加明确了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在未来的道路上需要更加砥砺前行”。

今日的田野阡陌间,同样需要当年那种"精打细算谋民生"的智慧,需要"啃硬骨头闯新路"的勇气,需要"把群众冷暖放心头"的热忱。未来,“梦栖三湘,共赴欢途”实践团将继续带着这份从历史深处汲取的力量,行走在三湘大地的田埂上、屋檐下,用脚步丈量乡村的需求,用实干回应时代的召唤,让红色精神在助力产业发展、传承乡土文化、服务基层群众的实践中焕发新的生机,让青春的价值在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中绽放出最动人的光彩。(王善、徐怿平、龙凌皎)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相关新闻】

走出杨立三故居,阳光已穿透云层洒在青石板路上。实践团成员们围坐在院内的古樟树下,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满了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队长王善翻开泛黄的《金井镇志》,突然指着一段记载说:"你们看,1949年杨立三同志回乡探亲时,曾用扁担为乡亲们挑水整修水渠——这根扁担,现在就在故居后院陈列着!"

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队员们循着线索来到后院,果然在农耕展区发现了一根磨得发亮的桑木扁担。讲解员轻声讲述:"当时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杨老将军放下行李就带着警卫员参加劳动,连续七天和村民同吃同住。"扁担凹陷的弧度里,似乎还留存着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掌的温度。

午后,团队特意走访了当年亲历修渠的93岁老人周冬梅。老人颤巍巍地从樟木箱底取出一块洗得发白的手帕:"这是立三同志擦汗用的,临走时留给我作纪念。"手帕一角绣着褪色的红五星,让欧阳双颖瞬间红了眼眶。她想起上午在展馆看到的杨立三日记:"革命者的行囊里,装得下整个天下,却装不下一丝私心。"

夕阳西斜时,队员们自发来到村口的烈士纪念碑前。徐怿平将新采集的野菊编成花环,龙凌皎则用手机播放起《红军粮秣歌》。晚风拂过稻田,沙沙声应和着八十年前的旋律,仿佛在诉说永恒的传承——那些镌刻在扁担上的为民初心,那些浸透在手帕里的公仆情怀,正通过年轻一代的脚步,重新走进新时代的烟火人间。


下一篇:暂无
上一篇: 湖南信息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追寻特立足迹,传承教育薪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