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社会实践 | 山东科技大学实践团郯城归昌乡行:红色铸魂+科技助农+教育帮扶显担当

小编 2025-08-15 17:43

近日,山东科技大学“禾木耕新,绿脉郯行”实践团赴山东临沂郯城县归昌乡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实践团深入郯城县归昌乡,以党员宣讲铸魂、科技助农赋能、教育帮扶润心、安全演练筑防,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传承红色基因感悟初心使命

实践团的首站,是郯城归昌乡党委大院里的一场“青春对话”。党委领导与青年工作者将党的方针政策转化为基层实践的生动案例。“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政策的落地需要每一代人的接力。”党支部书记的这句话,让高校青年深刻意识到,理论学习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金钥匙”。

团队成员共同学习。李敏供图

在讨论环节,同学们踊跃发言,分享学习心得,进一步坚定了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事业的信念。随后,实践团走访慰问老党员,聆听他们艰苦奋斗的故事,团队成员认真汇报“两弹一星”精神。这次红色实践活动,让高校青年在触摸历史中坚定红色信仰,在对话先辈中汲取榜样力量,在扎根基层中明确报国方向。

科技赋能农业守护绿色田野

在姜湖贡米农业产业园,实践团深入现代化加工车间,探访一粒贡米的“科技之旅”。负责人李经理介绍,园区通过稻鸭共养的生态模式让“种地”与“养鸭”形成闭环,实现了高品质贡米的规模化种植。园区李经理的介绍,让同学们看到科技对农业价值的重塑。

随后,团队走进稻田主产区,开展小组行动,实践团成员俯身田间检测土壤酸碱度,记录数据并采集样本送检。来到蔬菜种植区,同学们与农户交流地膜回收问题,宣传可降解地膜补贴政策。此外,团队还操作无人机进行精准施肥演示,“以前打药要背几十斤的喷雾器,现在无人机10分钟就搞定。”王农户向队员感叹到。这次深入田间地头的实践发挥了成员们以科技兴农、助农的理念,让“科技助农”不是口号,而是看得见的效率革命。

心系乡村教育筑牢安全防线

实践团在归昌乡开设“红领巾课堂”,通过“土壤小卫士”实验、积分换奖品等趣味活动,用趣味方式将生态理念植入童心。晚间,团队精心筹备的“乡村晚会”,挨家挨户邀请村民的声音传遍大街小巷,随后,“我的未来不是梦”引发全体大合唱,有奖问答等节目寓教于乐,赢得村民阵阵掌声,此次晚会实践团带动广大村民学习“两弹一星”精神、生态农业理念、学会防范电信诈骗等。团队成员坚持以实践活动带动实践理念的认识。

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为提升防溺水意识,实践团联合当地多部门开展应急救援演练。从理论讲解到实战模拟,同学们学习了救生工具使用、心肺复苏等技能,并将安全知识传递给村民,通过“小手拉大手”,让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再由家庭带动整个村庄,增强村民安全意识,助力筑牢乡村安全网。

青春与乡土碰撞书写时代答卷

此次“三下乡”活动,山科学子与归昌乡驻村书记共同谱写了实践的画卷,当无人机在稻田上空划出航线,当孩子们在实验中睁大好奇的眼睛,当村民在晚会上露出笑容,当青春与乡土碰撞,当理想与现实交融,山科学子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科技服务“三农”,以文化滋养乡村。这场“三下乡”活动,不仅是一次社会实践,更是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它让青年在田间地头读懂中国,在服务基层中明确使命,在乡村振兴中书写属于这一代人的时代答卷。(李敏)


下一篇: 青岛理工大学暑期三下乡实践纪实 | “小岗情”引领“村村富”
上一篇: 三下乡社会实践 | 北京科技大学甘露甘霖实践队支教四川 多元课堂架起文化桥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