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守非遗之产,蓝韵新承志愿服务团队非遗文化传播之行

媒体发稿中心 2025-08-12 17:30

近日,江苏省南通大学杏林学院人文学部“纹有所遗,数智成新”蓝韵新承暑假社会实践奔赴启东市滨海幼儿园开展为期三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

实践队员聚焦于南通市“蓝印花布”非遗文化,在启东市滨海幼儿园开展“纹有所遗,数智成新”非遗文化宣讲活动,共有30多名幼儿园儿童参与。揭开非遗文化的神秘面孔。新奇独特的非遗动画短片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生动有趣的宣讲使孩子们听得入迷。与幼儿园朋友们在互动问答中拉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传统魅力。此外,队员们还设计了“蓝印花布反转胶片”与蓝印花布动画视频,以此进行传播,创新非遗文化,进行现代化转化,反转胶片共计300张,动画频共三个,用现代科技感悟东方经典美学,燃起传承之火。

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针对于幼儿园朋友的小朋友的需求以及知识认知,队员们开展了多维度的宣讲活动,让幼儿园小朋友们充分感受非遗文化的传统魅力,首先是通过PPT演讲,为幼儿园小朋友们讲述“蓝印花布”的历史与传承,深入了解这一非遗文化的本源,并结合传统与现代,运用科技智能手段进行创新,如动画制作,产品设计,以及宣传视频等等科技传播手段,与此同时队员们也将传统非遗文化融入美育教育之中,创新新的美育教育方式,希望通过这一宣讲活动,不仅让小朋友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更培养他们的美育观念。通过每位队员对每位小朋友的细心讲述,将专业的知识简单化,让每一位小朋友们都能体会到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层次魅力。

队员们充分利用南通市的丰富非遗文化资源以及现代科技手段,将非遗文化与现代科技进行结合,创造属于当代的非遗文化产品;并且将其与教育方式相结合,打造一种新的美育方式,培养儿童的全面发展,让传统非遗文化从幼儿心中萌芽,使传统文化香火延续不断,永续非遗传承文化,进一步落实我国文化传承与创新战略,响应国家号召,放飞青春理想,为文化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获得当地幼儿园园长及班主任的一致好评,获得了一定反响,其美育教学方式可行性极高,称赞为志愿者们为“非遗文化宣传使”。学校未来将继续鼓励青年学子学习中国传统优秀非遗文化,将专业所学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让青春在拼搏奋斗中绽放绚丽烟火。


下一篇: 青春力量筑无毒防线 四川轻化工大学禁毒先锋队长宁宣讲显担当
上一篇: 沉浸式红色剧游燃初心!南师大中北学院实践队泰州沙沟古镇寻迹,深化青年爱国教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