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信息学院“梦栖三湘,共赴欢途”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柳直荀故居

媒体发稿中心 2025-07-29 16:14

7月13日,湖南信息学院“梦栖三湘,共赴欢途”三下乡团队走进柳直荀故居,开展一次红色研学活动,希望在历史的印记中感悟革命先辈的初心,汲取精神养分。

f7ffcdd4-bf84-4a73-88d0-7989ea05eda2.jpg

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柳直荀故居坐落于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高桥镇,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砖木结构的江南民居古朴庄重。作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保存着大量珍贵史料,成为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进入馆内,团队成员在讲解员的引导下,通过实物陈列、历史照片和文字记载,深入了解柳直荀的革命生涯。1898年出生于此的柳直荀,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担任湖南省农民协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投身农民运动浪潮,为革命事业奔波不息。

故居内,泛黄的书信、磨损的农具、详实的文献,将那段烽火岁月生动还原了出来。团队成员刘静怡说:“从柳直荀先烈身上,看到了信仰的力量,这种为理想不懈奋斗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此次红色寻访活动,不仅仅是一次历史回溯,更是一场精神洗礼。团队各成员将把此次感悟转化为实践动力,在三下乡的道路上传承先烈精神,以青春之力践行初心使命,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实践中焕发新的光彩。(王善、徐怿平、龙凌皎)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相关新闻】
穿过柳直荀故居斑驳的木门,团队成员的目光被西厢房墙上一幅泛白的手绘地图吸引。讲解员轻轻拂去玻璃展柜的浮尘,指着湘赣边界蜿蜒的红色箭头说道:"这是直荀同志1927年组织秋收起义时亲手标注的行军路线。"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地图上投下细碎的光斑,仿佛为那些褪色的墨迹重新注入了生命力。

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在农具陈列区,一把锈迹斑斑的镰刀旁静静躺着半本《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带队老师李教授突然蹲下身,指着扉页上模糊的铅笔字迹:"看这里——'农运如火,直荀共勉',这应该是毛泽东同志来考察时留下的。"年轻队员们纷纷掏出手机记录这个意外发现,镜头里那些穿越近百年的字迹,正与当代青年求知的目光静静交融。

后院那株见证了往事的桂花树下,团队遇到了前来祭扫的柳家第三代孙柳明远老人。他颤巍巍打开一个桐木匣子,里面整齐码放着二十多封家书。"祖父最后一封信里说,要把学堂的钟声当作冲锋号。"老人将其中一封信的复印件赠予团队,信纸边缘烧焦的痕迹清晰可辨,那是1932年湖北监利突围时留下的战火印记。

返程的大巴上,成员们自发组织起"红色家书诵读会"。当"革命成功日,家祭告乃翁"的铿锵誓言在车厢回荡,窗外正掠过连片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队长王磊在实践手册上写道:"从直荀同志用毛笔圈画的根据地,到今天我们无人机测绘的乡村振兴蓝图,不变的是一代代人接续奋斗的足迹。"夕阳为每个人镀上金边,那些年轻的面庞,正与纪念馆黑白照片里意气风发的青年革命者隔空相望。


下一篇: 新疆农业大学 “语润轮台·青音筑梦” 团队三下乡社会实践
上一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子赴连州市瑶安乡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