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如东县丰利镇:筑牢法治根基 让公共法律服务浸润基层
近年来,如东县丰利镇始终立足职能定位,以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群众需求为目标,扎实推进基层公共法律服务落地扎根。基层公共法律服务既是法治建设的“根基工程”,也是民生改善的“民心工程”。让法治成果惠及千家万户的日常,让服务触角直达群众“家门口”,是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
搭建规范化框架,让法治服务深植扎根。搭建“线上+线下”平台,线上通过统一的12348热线电话与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有机融合,在线答复各类问题,实现“快速答复、便捷互动”。线下构建“1+N”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网络,全镇建成1个镇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21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镇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按照“窗口化、综合性、一站式”要求建设,配备律师、调解员等专业人员,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依托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法律顾问定期在服务村(社区)坐班,开展法治讲座、“法律明白人”培训等,在“法润民生”微信群及时解答群众法律问题,发布法律知识和案例,实现服务全覆盖。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今年以来,提供法律援助服务22次,开展63场讲座,42场法律咨询活动。
织密全覆盖网络,让法治服务不断延伸。拓宽服务广度,深化法治思维。随着法治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基层对懂法、守法、用法的人才需求日益迫切。“法律明白人”作为基层普法的重要力量,正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法律明白人”开展普法宣传、矛盾调解和法律服务指引等,直接解决群众身边的法律问题,帮助群众树立“遇事找法”的思维,把大量简单纠纷化解在村(社区)层面,节约司法资源。延伸服务深度,提升精准供给。细化服务领域分类,围绕婚姻家庭、征地拆迁、劳动争议等不同类型纠纷,根据专职调解员的特长领域进行组合,最大程度地发挥专业团队效应。通过对村(社区)法律顾问与专职调解员述职,了解全镇矛盾纠纷情况,全面掌握法律服务一线工作动态,收集工作中的意见建议,为针对性提升服务精准度提供了有力支撑。提升服务强度,夯实执行能力。与如东县人民法院通力协作,成立丰利法庭,对符合条件的案件进行诉前调解,调解成功后邀请法官到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司法确认,由法院出具相应法律文书,真正实现诉调对接,目前已与法院联动合作化解6起矛盾纠纷。同时,丰利镇在老集镇分别打造5个“网格平安哨站”,融入县、镇共17个部门力量,通过定期组织调解活动,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今年以来,全镇共调解各类纠纷300余件,有效维护了辖区社会和谐稳定与群众合法权益。

深化多元化供给,让法治服务更加丰实。通过“三大群体”差异化的实施策略,使公民法治素养提升更有针对性。紧抓“关键少数”,组织开展“法治赋能强使命蓄力启航谱新丰”全镇党员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述法专题培训班,培训内容包含《民法典》《人民调解法》《信访工作条例》以及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等与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解读,同时开展随堂测验,进一步检验学习成果,激发参训人员内在动力。目前,已成功举办6期,测验合格率达到100%。关切重点人群,加强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对于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至关重要。通过“法律援助室+心理咨询室”精心策划的“六大活动”,普及法律知识的同时引导未成年人表达自身情绪,释放心中的压力。目前,已举办5次活动,接待了超过100名学生。推动村级未成年人保护主题教育阵地活动开展,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目前已开展了7场宣教活动,结合“法治副校长”进校园活动,定期安排法治课程,确保法治教育的常态化。惠及普遍多数,结合地域特点与资源优势,建成丰利镇法治文化广场、家庙桥村法治文化公园、悟园法治文化实践基地、古丰社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等特色法治文化阵地,将法治元素与自然、人文景观融合,让群众在休闲中接受法治熏陶。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今年以来,举办未成年人保护活动8场次,其余普法活动十余场,创作法治文化作品6件,参与群众达1000余人次,营造浓厚法治文化氛围。
基层公共法律服务的普及非一日之功,丰利镇的探索仍在继续。接下来,丰利镇计划用好本地法治资源,制作更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普法短视频,给村里送去“法治帮扶包”,让基层公共法律服务更均衡,更要挖掘勇洛楼、双灰山瞭望台等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法治”的未成年人普法教育品牌,让法治精神在红色故事里代代传承。在丰利镇,法治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藏在每一次耐心讲解、每一场贴心活动里的民生温度,正悄然绘就着基层社会治理的美好图景。 封新新 江海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