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武夷山烟草:农机赋能产业转型 烟稻轮作叩开增收“致富门”

媒体发稿中心 2025-10-14 16:14

金秋的晨光洒向武夷山市吴屯乡吴边村的田野上,沉甸甸的稻穗泛起层层金黄。大型收割机在稻浪中平稳驶过,齿轮转动间,稻谷尽数归仓,只留下一排排整齐的稻茬。空气中弥漫着稻香,也回荡着张呈育爽朗的笑声:“以前这个时候,全家老小要弯着腰忙上大半个月。现在这‘铁牛’一个人一天就能搞定三四十亩——这效率真是天差地别!”

这片刚刚完成机械收割的稻田,几个月前还生长着优质的雪茄烟叶。从三月烟叶栽种时北斗深翻机精准起垄,到五月无人机为团棵期烟叶飞防植保,再到烟叶采收后新一轮深翻整地、机械插秧……张呈育的农田在农机助力下,实现“烟稻”无缝衔接,也在秋天迎来了最丰厚的回报。

数字化转型:从“人拉肩扛”到“农机驰骋”

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张呈育是武夷山市推动农业机械化与数字化融合发展的受益者之一。在武夷山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的宣传和支持下,他陆续引入了北斗深翻起垄机、植保无人机、智能晾房等设备,实现了雪茄烟叶种植生产全程机械化覆盖。在这一过程中,武夷山市局(分公司)烟技员蔡荣棠始终提供全程跟踪指导,不仅在种植环节精准把控雪茄烟叶生长管理,还在机械操作、软件应用等方面给予手把手的培训与支持,帮助他投身于数字化生产转型之中。

三月雪茄栽种前后,正是深翻机大显身手的时候。土地深翻作业是否到位,关系到整季收成。北斗农机走得直、翻得深,起垄即精准又高效。晚上回到家,张呈育的手机上就能看到当天的作业面积。如果是帮邻里乡亲干的话,还能根据手机上作业面积来收代耕费用。而到了五月,烟叶进入团棵期,植保无人机便开始频繁升空,执行精准施药任务。“以前这个时候,得请好几个人背着药箱来回走,现在无人机半个小时就能完成我几十亩地的活儿,均匀还省药!大家伙儿都叫我帮他们喷药,五月份那会儿,家里是看不到我的人影儿的……”张呈育笑眯眯地说。

image.png

图为张呈育在田间开展无人机飞防。蔡荣棠供图

烟稻轮作+生态种养:一田多收的“绿色财富”

六月雪茄烟叶采收完毕,张呈育一刻不闲,再次调动深翻机下田整地,为接下来的优质水稻种植做好准备。“轮作要抢时间,农机这个时候最靠得住,”他介绍说,“深翻改善土壤结构,还能减少病虫害,是烟稻顺利衔接的关键。”

整地完成后,机械插秧机紧接着登场。一排排秧苗整齐有序地植入田中,株距行距精准统一。“请人插秧成本高还难找人,机械插秧又快又整齐,后期方便管理,产量也更有保障,”张呈育的妻子余冬梅补充道,“别看机器大,像我这样的小个子都能轻松操作!”

image.png

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更令人称赞的是,在秧苗扎根返青后,张呈育还在稻田中放养了稻花鱼和田螺,发展生态综合种养。“稻子为鱼和螺遮荫、提供饵料,它们则帮忙除草、除虫、施肥,形成一个生态小循环。它们之间的这种天然协作关系,不仅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还让稻田的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张呈育高兴地说,“这样种出来的水稻更绿色,鱼和螺还能多挣一份收入!”

机械收割:效率与效益的双重提升

秋收时节,大型收割机成为绝对主角。金黄的稻浪中,机器轰隆往来,一天即可完成三四十亩的收割脱粒任务,效率远超人工。“以前秋收要找人帮忙,成本高还着急,现在机器几天就收完了,省心又省钱!”张呈育感慨地说。

政策领航,奔向更美好的明天

更让他安心的是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买农机有补贴,烟草公司还组织技术培训,我们跟着做,心里有底气,越干越有劲!”张呈育计划明年继续扩大规模,还要带着周边农户一起加入机械化、数字化的种养行列。

“人省力,地增产,这就是农机和科技带来的实在好处!”站在丰收的田埂上,张呈育语气里满是笃定。在他的身后,铁牛轰鸣,稻谷归仓,这片传统的烟稻田,正生动地演绎着新时代农人与科技共舞、与土地共赢的精彩故事。(陈玲 李雅芳)


下一篇: 湖南株洲攸县烟草:把普法课变成“防骗指南”,多方联动织起“守护网”
上一篇: 湖南邵阳隆回烟草:“云”端服务有速度“线”下帮扶有温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