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直播间”里的振兴密码:金叶阳光助藤花峪村“淘”出共富路
877 2025-09-22
金秋时节,走进湖北省巡店镇八里村,连片的稻田翻涌着金色的波浪,收割机的轰鸣奏响着丰收的乐章。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总能看到一群忙碌的身影,他们头顶遮阳草帽、身穿荧光背心、臂戴巡查袖章,冒着炎炎烈日穿梭于田间地头、走访在农家院落。他们就是安陆市烟草专卖局驻村工作队,一支扎根乡土、肩负使命,与村民共同奋斗的队伍。
(图为驻村工作队顶着炎炎烈日巡查走访)
政策入户,让党的关怀落地生根
清晨的阳光刚照耀大地,工作队就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们手持帮扶明白卡、产业奖补单、惠农补贴单等政策清单走家串户,耐心细致地向村民讲解最新政策。
“老人家,这是今年的惠农政策清单,我给您讲讲具体内容。”工作队递上一份清单,向老农详细解释。五组老人卢有炯听得认真、不时点头,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这样的场景在八里村已成为常态。
在工作队驻地,墙上贴着“精准帮扶”“收支明细”“政策落实”等图示表格,处处洋溢着为民服务的热情。队员们常常围坐在一起讨论工作,手中拿着政策措施和各类资料,精心准备每一次入户宣传。
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截至目前,工作队走访130余户,发放清单300余份,惠及村民600余人。“不仅要让政策进村,还要让政策入户、入心”工作队长表示,他们创新宣传方式,将复杂的政策条文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每户定制专属的家庭收支计划,制作成册并装在家庭户袋里。“我脱贫、我光荣”不仅仅印在户袋表面,更要深深烙印在村民心中。
心系群众,用田间躬身践行使命
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有着共同的目标:帮助村民过上好日子。他们吃在村里、住在村里,真正做到与群众同甘共苦。工作队日志上写着他们的承诺:“红心照我去战斗、驻村帮扶践初心。”这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无论是烈日当空还是阴云密布,总能看到工作队忙碌的身影,站在田边关注收割进度,走在乡间小路宣传政策,围着机械设备研究技术,坐在农家院落倾听民声。
队员们的付出赢得了村民的认可和信任。田间忙碌的三组村民卢本昌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水,微笑着向工作队说道:“你们来了以后,村里的变化别提多大了,路好了、灯亮了;地净了、水通了;稻子好卖了、机械化作业人也轻松了。今年又是丰收年,真是我们的贴心人!”
抢收助农,以汗水浇灌丰收喜悦
金黄的稻田里,一台台“沃得”收割机正在忙碌作业,扬起阵阵尘土。
“天气预报说这几天有雨,得抓紧时间抢收。”为确保稻谷颗粒归仓,工作队协调农机设备,组织抢收队伍,帮助劳动力不足的家庭及时收割。一位队员头戴草帽、身穿荧光背心站在田间,密切指挥着收割机的高度与方向。另一位队员指挥着谷粒装载,他身前是一片金黄的稻田,身后是装满稻谷的运谷车。这是八里村稻谷收割的场景,也是驻村工作队帮助稻农收谷的真实写照。
队员们不仅出力,更运用科技手段提高效率。他们引入现代化农业机械,指导农民科学收割,减少田间损失。看着一车车饱满的稻谷装车运走,村民脸上的笑容成了队员们最好的奖励。
提质增效,用品价书写产业文章
丰收不仅要看产量,更要看质量和市场认可度。工作队深知,只有提高稻谷品质和价格,才能真正增加农民收入。
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他们邀请农业专家到村指导,推广优质稻种和科学种植技术,引导农民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发展绿色生态种植。同时,积极联系粮食收购企业,争取优质优价,打通销售渠道。
为了抢抓晒谷工作,工作队及时告知天气信息,帮助稻农一起抢抓被雨水打湿的谷粒,并协调镇加工厂利用烘干机进行烘干,确保受潮的稻谷干燥。在工作队帮助下,八里村稻谷品质明显提升,市场价格高于周边地区,农民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提质增效带来的红利。
四组正在装运稻谷的脱贫户卢启德高兴地说:“多亏工作队的帮忙,我今年的稻谷才没有受损,而且现在工作队帮我们联系了固定收购商,上门收购价格合理,省心又划算!”
宣传禁烧,让坚定承诺守护蓝天
随着收割季节到来,秸秆处理成为工作队重点关注的问题。过去这个时候,田间地头常常浓烟滚滚,既污染环境,又存在安全隐患。
今年,工作队早谋划、早宣传,通过发放宣传单、召开村民会议、个别走访等方式,全面宣传秸秆禁烧政策和综合利用好处。
在村头田间,经常能看到工作队向村民发放宣传材料的场景。七组村民李启杰夫妻并排着看向工作队手指的方向,认真聆听队员的讲解:“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回收利用还能增加收入,比一烧了之好处多多了。”
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为了确保禁烧工作落到实处,工作队成员轮流值班巡逻,手臂上佩戴红色袖章,在田间地头密切监控。他们不仅劝说“不能烧”,更着力解决“怎么处理”的问题,同时积极联系秸秆回收企业,搭建综合利用平台。
变废为宝,以秸秆循环点草成金
秸秆禁烧后如何处置?工作队交出了一份创新答卷——回收利用。
八里村三组村头新建的厂棚里,一台台大型绿色秸秆处理设备正在安装调试。“这是新引进的秸秆回收利用设备,可以将秸秆加工成饲料、肥料甚至燃料,变废为宝。”现场技术人员介绍道。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引进社会资本,建设秸秆回收利用项目,不仅解决了秸秆处理难题,还为村民创造了新的收入来源。
在设备旁,一台大型变压发电机已安装就绪,为秸秆加工提供动力支持。队员们检查发电机运行状态,确保安全生产顺利进行。黑色的油桶、纵横的电缆、复杂的管道,旋耕机、卷草机、切割机、碎草机、加湿机、打捆机等看似冰冷的机械设备,却承载着八里村循环经济发展的希望。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驻村工作队与村民同心同德、携手并肩,在平凡岗位上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从政策宣讲到秸秆禁烧,从抢收助农到提质增效,从循环经济到民生改善,以汗水浸润的泥土作墨,以辛勤耕耘的足迹作笔,共同绘制着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壮美乡村振兴画卷,也奏响了迈向共同富裕新征程的激昂篇章。(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