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崇川区天生港镇街道:协商议事护绿地 共筑宜居文明家

2025-11-15 17:38

为扎实推进基层民主协商建设,将“有事好商量”政协协商议事平台与民生需求深度对接,结合辖区治理实际,南通市崇川区天生港镇街道爱国社区依托“有事好商量”政协协商议事室,联合街道城管、物业公司、“爱益家”志愿服务社、区政协委员及居民代表等多方力量,开展“整治小区绿化乱象共建宜居家园”专题协商议事活动,聚焦群众“绿地杂、环境差”的急难愁盼,以多元协作破解小区绿化管理难题,切实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

芦泾花苑作为爱国社区代管的拆迁安置小区,居民多由周边农村拆迁而来,不少人仍保留着农耕习惯,为寄托乡土情怀,逐渐出现私占小区绿地种菜、在绿地周边乱堆农具杂物的情况。久而久之,不仅导致小区绿地植被被破坏、杂草疯长,还滋生蚊虫、影响通行,让其他居民怨声载道。“楼下绿地都被改成‘小菜园’了,浇水的污水流得到处都是,夏天开窗全是味道!”居民张阿姨无奈说道。而物业公司也有难处:“我们多次清理菜苗和杂物,但居民抵触情绪大,说‘种点东西是念想’,私占问题反复出现,单靠物业力量很难彻底解决。”

深入分析研判,找准问题核心。秉持“不调研不协商、不摸透不议事”的原则,爱国社区协商议事室先一步组建专项调研小组,联合区政协委员、街道城管队员、物业公司工作人员及芦泾花苑居民代表,对小区绿地开展全面排查。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调研中,小组不仅记录了绿地被占区域、种菜规模及杂物堆放点,更通过“拉家常”式入户访谈,耐心倾听拆迁居民的乡土情结。有人说“种了一辈子地,不种点东西心里空”,也有人坦言“不知道私占绿地不对”。同时收集其他居民对环境整治的诉求、物业公司的管理困境,最终梳理出问题核心:一是拆迁居民乡土情怀缺乏合理寄托,误将公共绿地当作“自留地”;二是部分居民对“公共区域”概念模糊,规则意识薄弱;三是绿化整治缺乏情感沟通,单纯清理易引发抵触情绪。

多元议事协商,问题各个击破。在爱国社区“有事好商量”政协协商议事室,党委书记作为召集人主持会议,区政协委员、芦泾花苑居民代表、物业公司负责人、街道城管队员及“爱益家”志愿服务社志愿者围绕“如何兼顾乡土情怀与绿地保护、提升小区环境品质”展开热烈讨论。“我知道占绿地不对,但一辈子跟土地打交道,不碰庄稼总觉得少点啥。”私占绿地的居民老陈坦言。社区工作人员随即回应:“我们理解大家对土地的感情,不一定非要种菜,咱们可以在绿地里种些易活的乡土植物,比如薄荷、藿香,既能闻个味儿、忆个旧,又不破坏绿化。”物业公司负责人补充道:“我们会先对被占绿地进行清理,再根据居民意见补种薄荷、藿香等乡土植物,后续定期上门跟大家沟通养护情况。”街道城管队员也表示:“不搞强硬执法,咱们用‘唠家常’的方式讲清公共绿地的重要性,让大家慢慢理解。”“爱益家”志愿服务社志愿者则提议:“我们可以组织护绿行动,邀请居民一起清理杂草、补种植物,让大家参与到绿化维护里来,更有归属感。”区政协委员结合基层治理经验建言:“要建立长效沟通机制,把居民情感需求与绿化规范管理结合起来,让协商成果真正落地见效。”经过近2小时的充分沟通,各方达成一致,形成具体解决方案。

切实跟进落实,确保议事成果。协商结束后,爱国社区将共识整理形成责任落实清单,明确各参与方职责。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社区负责牵头沟通,收集居民对乡土植物的偏好;物业公司在15天内完成被占绿地的菜苗、杂物清理,根据居民意见补种薄荷、藿香等乡土绿植;街道城管以“柔性劝导”为主,配合社区做好规则宣传;“爱益家”志愿服务社组织护绿行动,邀请居民共同参与绿化维护;区政协委员负责后续监督跟进,定期调研绿化养护情况,协调解决落实过程中的新问题。如今走进芦泾花苑,曾经零散的“小菜园”已消失,小区环境焕然一新。居民李阿姨笑着说:“现在楼下干净了,跟邻居也不吵了!”老陈也感慨:“明年种的薄荷、藿香既能泡泡茶,又不影响别人,比以前占绿地种菜强多了!”区政协委员表示:“基层治理的关键,就是把群众的烦心事当成心头事,通过‘有事好商量’政协协商议事平台,让各方坐在一起想办法、解难题,才能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实、办好。”

此次政协协商议事活动,以“小协商”推动“大治理”,整合了政社企、志愿者及政协委员多方力量,既尊重拆迁居民的乡土情怀,又破解了小区绿化难题,成为基层政协协商服务民生的生动实践。秦茜


下一篇: 扬州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宝应分中心:护航三秋助农忙 便民服务在路上
上一篇: 南通通州区兴仁镇:书香伴成长,护苗助前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