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浦口桥林街道:垃圾分类严监管 现场检查提质效
垃圾分类既要“广宣传”,更要“严监管”。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连日来,南京市浦口区桥林街道以“现场检查”为抓手,通过“定标准、密巡查、强整改”三步走,将监管责任落到实处,推动垃圾分类从“形式化”走向“常态化”,让分类准确率、环境整洁度同步提升,切实把治理成效转化为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靶向定责,让现场检查“有标可依”
街道首先从“明确规则、建强队伍”入手,为现场检查筑牢基础。一方面,划定“分级检查清单”。将辖区划分为“小区、商户、企事业单位、公共区域”四大板块,针对不同场景制定差异化检查重点。另一方面,制定“量化评分标准”,让检查不再是“凭感觉”,而是“用数据说话”。同时,组建“专业检查队伍”。整合街道干部、社区网格员、物业负责人、环保志愿者,成立专项检查小队,提前开展“分类知识+检查流程”培训,确保每一位检查人员都能“辨得清垃圾类别、说得清标准要求、记得清问题细节”,避免因“不懂行”导致检查流于形式。
多元巡查,让现场监管“无死角”
街道通过“日常+专项+突击”三维巡查模式,织密现场监管网络,确保垃圾分类不“松劲”。日常巡查“常态化”:每支检查小队按“每日1次小区巡查、每周2次商户巡查”的频次,携带评分表、记录仪、分类指南开展检查。专项检查“精准化”:针对节假日垃圾量激增、夏季厨余垃圾易腐烂等关键节点,开展“节日分类专项查”“厨余垃圾专项查”。突击抽查“随机化”:每周随机抽取3个—5个区域开展“不打招呼、直奔现场”的突击检查,重点核查“前期整改问题是否反弹”。这种“不定期、不定点”的检查方式,有效避免了“检查时规范、检查后反弹”的应付式分类。
闭环整改,让检查成效“落地生根”
街道建立“检查—反馈—整改—复核”的闭环机制,让现场检查的“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一方面,即时反馈+限期整改。检查发现问题后,检查人员当场向责任方反馈,发放《问题整改通知书》,明确“整改内容、完成时限、责任人”。另一方面,跟踪复核+动态评级。整改期结束后,检查小队对问题区域开展“回头看”复核,复核通过的纳入“分类合格名单”,未通过的启动“二次整改”,并约谈责任方负责人。最后,长效总结+优化提升。每月召开“检查复盘会”,梳理检查中发现的共性问题。通过“边检查、边总结、边优化”,让现场监管不断适配实际需求,推动垃圾分类从“被动整改”走向“主动遵守”。谭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