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安庆岳西烟草:稻香田里话丰收

媒体发稿中心 2025-10-24 16:55

“快来看!这穗子沉得坠手!”秋日的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田头乡泥潭村,金灿灿的稻田里收割机轰鸣作响,村民吴大爷捧着饱满的稻穗,指腹摩挲着颗粒分明的谷粒,脸上的笑容比阳光还灿烂。田埂边,驻村帮扶干部林东风蹲下身,掐下一节稻秆,剥开稻壳露出莹白的米仁:“这‘金穗子’,可是帮乡亲们鼓起腰包的宝贝!”

这片藏在大别山深处的村落,平均海拔600余米,昼夜温差大、生态环境优,却曾长期“守着好山好水,难有好收成”。多年以来,村民沿用传统稻种,地块零散又缺技术,亩产常常不足 800斤。“种稻全凭老经验,施肥多了烧苗、少了减产,收了还愁卖不上价。”吴大爷的话道出了多年的困扰。

转机出现在岳西县烟草专卖局驻村干部林东风的到来。初到泥潭村,林东风便走遍全村梯田,测土壤、记气候,终于摸清症结:“要让土地出效益,就得选对品种、用对技术!”当即把“发展优质高山生态水稻”列为年度帮扶重点,按下乡村振兴“助农增收键”。

精准帮扶从“选种”开始发力。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林东风邀请县农业农村局专家反复筛选,最终选定抗病性强、口感好的耐高寒优质品种,向岳西县局申请乡村振兴产业帮扶资金2万元,用于购买稻种2000 余斤进行发放,让120亩梯田种上了“希望种”。村民刘国东还记得领稻种那天的情形:“帮扶人员不光送种子,还手把手教浸种催芽,说这品种能比老稻子多收两成。”

技术跟着种子走,服务送到田埂头。从此以后,每月的田间培训成了村民最盼的“充电课”,林东风和农业技术员从育秧、插秧讲到施肥、防虫,把课堂搬到了稻田里。针对高山光照不足的问题,指导村民采用“宽窄行种植”提高透光率;预判到抽穗期可能降温,提前送来抗寒叶面肥。“以前病虫害一来就慌神,现在技术员教我们绿色防控,5亩稻田病虫害发生率降了80%。”刘国东指着自家稻田介绍,“测土配方施肥省了钱,稻谷还更壮实。”

丰收的底气,更来自销售的保障。为打消村民“种得出、卖不掉”的顾虑,2025年丰收节大会上,林东风不仅化身泥潭村优质高山生态水稻推荐官,还提前对接县城商超、粮油加工厂,签订保底收购协议,承诺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收购,还通过单位食堂采购、社会团购拓宽销路。“插秧时就知道销路稳了,种起来更有劲头!”吴大爷算起收益,眼睛发亮,“一亩多收近200斤,5亩地多挣3000多块!”

收割机穿梭田间,金黄的稻谷源源不断倒入谷仓,清脆的碰撞声里藏着丰收的喜悦。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数据见证变化,今年泥潭村120亩优质水稻平均亩产达950斤,较传统品种增产18%,户均增收2600余元。这背后,是“选种、技术、销售”三端发力的精准帮扶,让高山生态优势真正变成了增收优势。

夕阳为稻田镀上暖光,林东风和村民们站在田埂上规划着未来。“下一步建大米加工坊,打造‘泥潭高山生态米’品牌。” 林东风的话掷地有声,“让稻穗变成‘金米粒’,让好日子长长久久!”

吴大爷捧起一把新谷,在夕阳下轻轻扬起。谷粒坠落的声响,是丰收的欢歌,更是乡村振兴的脚步声。这稻香里的丰收故事,正是高质量发展在基层的生动注脚。(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烟草专卖局 谢恩慧 )

加微信正式版.jpg



下一篇: 福建南平烟草:“八五”普法绘就法治建设新画卷
上一篇: 湖北孝感云梦烟草志愿者:志愿红映乡土间 烟暖非遗承古韵 ——“皮影戏+”模式赋能乡村振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