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孝感云梦烟草志愿者:志愿红映乡土间 烟暖非遗承古韵 ——“皮影戏+”模式赋能乡村振兴

媒体发稿中心 2025-10-24 16:54

始于清中晚期的云梦皮影戏,历经200余年岁月淬炼,以“二人一台戏”的灵动姿态、精致繁复的皮影造型、豪放独特的西乡高腔,成为荆楚民间文艺的瑰宝。云梦县烟草专卖局志愿者团队创新践行“皮影戏+”模式,将志愿服务与非遗传承、乡村发展深度绑定,让这门国家级非遗在乡土间重焕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文化动能。

image.png

云梦皮影戏

皮影戏+乡村展演:志愿搭台活态传承

“双手舞动千军万马,一嗓唱尽古今春秋!”云梦县义堂镇陆胡村文化广场上,掌声与喝彩声此起彼伏。作为云梦皮影戏的重要发源地,这里曾见证数代艺人的技艺传承,如今烟草志愿者的到来,让古老戏台再度热闹起来。志愿者精心策划的皮影戏宣传展演中,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携《杨家将》等经典剧目登台,指尖翻飞间,皮影角色灵动鲜活,“打锣腔”与锣鼓伴奏相得益彰,将历史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

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展演现场,志愿者搭建的非遗知识宣传区成为“打卡点”。图文展板系统梳理了云梦皮影戏的发展脉络——从清代中叶传入云梦,到清末形成“二人台”表演阵容,再到2011年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同时详细拆解皮影制作工艺,从传统牛皮雕刻到现代尼龙薄膜、塑料片的创新应用,从透雕镂空的花纹设计到红、绿、蓝、黄、黑为主的色彩搭配,让村民全方位感受非遗魅力。互动体验区里,志愿者手把手教村民操纵皮影,体验“独撮”表演的独特趣味,让非遗真正走进日常生活。

皮影戏+校园课堂:志愿传薪培育新苗

“原来皮影戏的唱腔里藏着这么多乡土味道!”曾店镇中心小学的“皮影文化小课堂”上,学生们围着志愿者和传承人兴奋不已。为让皮影戏在青少年中代代相传,烟草志愿者团队与全县8所乡村中小学建立长期合作,将“非遗进校园”打造为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

课堂上,志愿者先是以生动通俗的语言,讲解云梦皮影戏的唱腔渊源——从弋阳腔演变而来,融入打麦号子、摇儿歌、孝歌,形成生旦净末丑各具特色的唱腔,以及“起、煞、摇、数、垛”等独特板式;再通过《包公案》《陈桥兵变》等经典剧目片段,引导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历史典故与乡土情怀。随后,传承人现场演示皮影雕刻技艺,志愿者协助分发简易制作材料,指导学生绘制脸谱、组装皮影,在动手实践中点燃孩子们对非遗的兴趣。如今,各乡村学校的“皮影兴趣小组”已累计培养学生300余人,成为皮影戏传承的“幼苗基地”,让古老艺术的火种在校园延续。

皮影戏+民俗服务:志愿赋能文化振兴

云梦县城关镇“梦泽影戏馆”里,每逢农闲或传统节日,烟草志愿者的身影便格外忙碌。他们不仅协助皮影馆整理史料、维护道具,让珍贵的艺术遗产得以妥善保存,更立足乡村民俗特色,策划“皮影戏里的乡村故事”系列宣传活动,让皮影戏与乡村生活深度融合。

志愿者组建的“非遗宣讲队”走遍乡村角落,创新采用“皮影表演+文化宣讲”的形式,将皮影戏的历史价值、保护意义与乡村文化振兴政策紧密结合,用村民听得懂的语言普及非遗保护知识,鼓励大家主动参与其中。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在志愿者的推动下,皮影戏不再只是老一辈的怀旧记忆,更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新选择、凝聚乡村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丰富的皮影戏活动,让乡村精神文化生活愈发充盈,为乡村振兴注入深厚的文化底蕴。

如今,云梦烟草志愿者的身影依然活跃在乡村的文化广场、学校课堂、田间地头。他们以“皮影戏+”为纽带,用志愿服务架起非遗传承与乡村发展的桥梁,既让云梦皮影戏这门古老艺术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也以实际行动书写着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在志愿红与非遗韵的交相辉映中,乡村振兴的文化根基愈发坚实,古荆楚大地上正奏响传统与现代共生共荣的和谐乐章。(胡哲)


下一篇: 安徽安庆岳西烟草:稻香田里话丰收
上一篇: 湖南中烟常德卷烟厂:插上“数智体系”新翅膀,让物流配送更快更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