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株洲攸县烟草:把普法课变成“防骗指南”,多方联动织起“守护网”
918 2025-10-14
金秋十月,走进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双堠烘烤工场,刚刚出炉的烟叶平整舒展,几乎找不到一个虫眼。烘烤师傅抓起一把,轻轻一揉,油分在阳光下呈现出喜人的金黄,清香瞬间溢满鼻腔。“生态防控让咱们烤出来的烟叶更好,让老百姓的收获更多。”一句朴实的话语,不仅道出了烟农的心声,也为这场从“小”烟田迈向“大”农业的绿色守护故事,写下了最生动的注脚。
性诱捕器:日间的无声哨兵
五月是小麦、烟叶等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也是蚜虫、夜蛾等害虫迁飞、产卵的高峰期。田野里,一排排白色的身影沿垄而立——“白卫士”性诱捕器身披亮绿色的“裙摆”,宛如圆滚滚的阳光卫兵;当夜幕降临,它们身旁的太阳能诱虫灯悄然亮起淡紫色的光芒。白桶与星灯昼夜接力,用生态防控为田间绿色撑起一把安全保护伞,让每一片嫩叶在虫鸣花香中安然舒展。
沂南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聘任农艺师褚振华将白色桶形容器形象地称为“蛾类迷宫”。桶盖中央垂下一枚淡黄色诱芯,持续释放雌性烟青虫信息素。雄蛾循味而来,从漏斗形入口钻入后,便在光滑的内壁间迷失方向,既找不到出口,也见不到真正的雌蛾,最终力竭而亡。桶体采用食品级塑料,内壁不涂胶、无残留,虫体完整,便于技术员计数观察,烟农清理时也只需轻磕桶身,即可将虫尸倒出。
一枚诱芯可在30天内保持相对稳定的挥发量;桶盖内侧增设防雨密封盖,确保雨季也能正常工作。今年,全县已布设性诱捕器一千余只,桶体可循环使用三到四年,唯一需定期更换的是成本不足两元的诱芯。据田间观测,自大面积投放以来,在防控关键期,烟青虫、棉铃虫雄蛾单日单桶最高捕获量达17头,累计减少雌蛾产卵量约七成。
诱捕灯:夜幕下的温柔猎手
与性诱捕器并肩作战的,是每晚7点准时亮起的太阳能诱虫灯。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灯杆高2米,顶端配备20瓦单晶硅光伏板,白天蓄电,夜晚放电;灯珠采用双波峰LED芯片,光谱精准锁定烟青虫、斜纹夜蛾等鳞翅目害虫的趋光波段,而蜻蜓、蜂类等益虫则很少误入。灯下设有透气集虫袋,袋壁光滑,害虫一旦跌入便难以逃脱。整套系统由光控开关控制,天黑即亮、天亮即熄,连续阴雨天气也能续航三晚以上。
“一盏灯可覆盖10亩烟田,全年零电费。”褚振华测算过:与传统药剂防治相比,每亩地每年可减少用工1.5个,节约农药及人工费用近百元。更重要的是,灯下虫量实时可见,技术员将每日捕获数据上传至“沂南虫情”群,通过数据表格生成捕获曲线,为诱捕器布点、灯位调整提供精准依据。
昼夜接力:从“小”烟田延伸到“大”农业
清晨,性诱捕器率先“上岗”,桶内淡淡的雌性信息素如一封假情书,将急于赴约的雄蛾诱入迷宫;傍晚,太阳能诱虫灯准时亮起,淡紫光束化作温柔捕网,将夜色中所有趋光的害虫一网打尽。技术员打开手机,实时查看每只桶的虫数、每盏灯的捕获量;烟农掏出“操作表”,按点换芯、倒袋、擦板,流程一目了然,标准始终如一。
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经测算,烟田虫情监测曲线下降53%,亩均用工减少1.7个、防控物资投入成本降低70元,种植户综合效益显著增加。绿色防控的“减法”变成了老百姓口袋里的“加法”。
沂南县局(分公司)主要负责人表示,明年将把“性诱捕器”与“太阳能诱虫灯”的组合模式逐步推广到烟区周边的玉米、花生等作物,逐步构建覆盖更广、守护更全的“生态防控区”,让绿色防控从“小”烟田延伸到“大”农业。
星灯在晨光中悄然熄灭,白桶又逐渐显现出坚毅的身影。它们沉默不语,却以昼夜不息的坚守,为每一抹绿色、每一寸土地写下最朴素的注脚。(郭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