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明尤溪烟草:一片田的“双生”答卷

媒体发稿中心 2025-09-26 09:28

初秋时节,走进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溪尾乡埔宁村“国家级制种大县千亩基地”,满目翠色扑面而来。微风轻拂,稻浪如波,俨然一幅生动和美的田园画卷。

近年来,尤溪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充分发挥产业链优势,坚持“以烟促稻、以烟稳粮”的思路,通过产业融合、资源整合,不仅充分挖潜土地潜力,更带动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image.png

图为尤溪县溪尾乡埔宁村“国家级制种大县千亩基地”水稻制种田场景。 陈铭坚摄

烟稻双优“两季旺”,一亩田生“双倍财”

“前季种烟,采收完后田块全部用于水稻制种,不仅田块不浪费,而且这样轮作对土壤好,病虫害减少,效益也提高了不少!”尤溪县溪尾乡埔宁村农户姜能胜算了一笔账,“这些年通过种植烟叶和制种,每亩地收入有8000元以上,还不错。”

这一成效背后,是尤溪县局(分公司)与尤溪县农业农村局通力协作,抓实抓好“烟稻双优基地”建设的成果。

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近年来,为加快推动烟稻全程五个一体化体系建设,在落实好重点技术基础上,双方共同介入前后季作物生产管理,优选符合烟后水稻制种需求的杂交水稻组合品系,解决“茬口不配套、季节相互影响”等困扰烤烟与烟后制种产业融合的关键性问题。

双优基地示范片内,尤溪县局(分公司)全力聚焦用肥用药管控及生态保护等关键环节,科学制定方案,双方部门共同组织人员对生产过程进行全环节管控,避免出现因施肥或用药不当对后季作物产生不良影响,实现烟稻产业双优、双稳。

如今,全县2个烟稻双优基地示范片辐射带动了万亩农田,农户严格落实标准化生产技术,机械化、绿色化水平明显提升,产业综合效益显著增加,这“1+1>2”的效益,正是烟稻双优基地带来的“循环密码”。

农机共享“一盘棋”,一台机械“两头忙”

“以前买台无人机,只用于水稻生产,其余时间‘睡大觉’,太不划算。”尤溪县稻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郑世宽如今对无人机爱不释手,“现在用无人机给烟叶提供植保、根外追肥等专业化服务,真正实现‘一机多机,四季不闲'。”

这变化,源于尤溪县局(分公司)与尤溪县稻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烟稻机械全程一体化示范合作社”的探索。

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针对农村“农机买的起、养不起”及烟叶生产机械化水平低的困境,由合作社精准引入适用于烟稻两用的大型旋耕机、无人机等农机设备,全力打造烟稻机械全程一体化示范。

2025年度,示范合作社开展烟叶生产环节稻草溶田、专业化起垄、无人机植保等服务5000余亩,烟后水稻制种环节插秧、机收、无人机植保等预计可达13000余亩,着力覆盖烟稻生产耕管种等关键环节。

目前,示范合作社已成功发展为集烟叶、水稻制种、社会化服务以及茶叶等经济作物为一体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每年承担学生农业研学10余场次,承接本地和外地的高素质农民培训10余场次。

尤溪县局(分公司)局长邱恒良介绍:“‘烟稻机械全程一体化示范合作社‘的建设,是提高农机资源共享的有效举措之一,其目的是实现烟稻政策叠加,促进烟稻服务共享,进而使烟稻产业融合效应更加明显。”

下一步,尤溪县局(分公司)将聚焦“打造烟稻融合新产业,拓展新质生产力发展空间”,发挥好烟稻融合稳烟稳粮促增收的多重效应,实现产业的双向赋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再上新台阶。(陈铭坚)


下一篇: 河北承德平泉烟草:海棠满枝绘丰景 产业赋能富乡村
上一篇: 湖南省湘西州烟草:奏响科普进行曲,智慧生产向未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