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州洞头烟草:“青春派”的海岛小店变形记
783 2025-09-19
秋雨淅沥,湖北省利川市文斗镇金龙村的田野间,农人们仍忙碌着收获烟叶。58岁的土家汉子何文平蹲在自家院子里,仔细分拣着金黄的烟叶,憨厚的笑容里透着一丝满足。谁承想,这位朴实的农民,竟是“一把军刀”的第三代传承人,他的家与红军有着一段深厚的红色情缘。
红三军军部旧址
走进何文平家,悬挂的“红三军军部旧址”牌匾格外醒目。提起这段历史,他的神情庄重起来:“1934年4月,贺龙率领的红三军在十字路老街休整,军部就设在我们家。”当时,贺龙在这座土家老屋里指挥练兵、部署军务,并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字路会议”。红军驻扎期间,何家老少视红军为亲人,倾力相助,红军也深受感动。临别时,贺龙本想补偿何家费用,却被婉拒,最终他将随身佩戴的一把军刀赠予何家作为纪念。
“爷爷临终前再三叮嘱父亲,一定要将军刀保管好,世代传下去。”何文平回忆道。这把军刀承载的不仅是家族的荣耀,更是一段军民鱼水情的见证。父亲从小便给他讲述红军的故事,教导他铭记历史。长大后的何文平接过这把军刀,也接过了传承红色精神的使命。2018年,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他便将军刀捐赠给利川市博物馆,使其成为珍贵的革命文物。
“每一件革命文物都是红色基因的载体,我要把‘一把军刀’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何文平不仅是红色精神的守护者,更是一名践行者。受父辈影响,他早早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村里的党员和小组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红军精神。
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2022年,恩施州烟草专卖局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规划修缮红色旧址,打造红色教育基地。何文平主动请缨,不仅腾出自家“红三军军部旧址”房屋配合修缮,还挨家挨户动员村民支持建设。在他的带动下,7户村民自发修建了150米的“贺龙街”下水道。工程竣工后,何文平又当起了义务讲解员,向游客讲述红军的故事,让红色记忆代代相传。
在产业发展上,何文平同样发挥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烤烟是金龙村的传统产业,也是村民致富的支柱产业,他凭借30多年的烟叶种植经验,带头种植烤烟,引领村民走产业发展共同致富之路。
“作为‘一把军刀’的传承人,不仅要保管好历史文物,更要传承红军心系群众的精神。”何文平说。在技术推广上,他积极协助烟草部门创办“科技示范样板田”,引领科技生产,还无偿为村民及返乡“新农人”传授生产新技术,解决生产难题,村民们都称赞他是产业发展的“领路人”。这位土家汉子的故事,正像那把珍贵的军刀一样,闪耀着红色的光芒,照亮乡村振兴的前行之路。
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如今,金龙村不仅红色旅游初具规模,而且烟叶产业也蓬勃发展,由当初的2000余亩发展到现在的4000余亩,烟农年户均收入达到了15万元,并已形成“烟+N”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每逢节假日,前来参观“十字路会议旧址”的游客络绎不绝。何文平总会站在老屋前,深情地讲述那段峥嵘岁月。在他看来,传承红色基因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信仰。而“一把军刀”的故事,也将随着他的讲述,继续激励着更多的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杨秀明 刘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