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文化何以助力文明乡风建设

媒体发稿中心 2025-10-29 17:27

文明乡风建设离不开乡贤文化。乡贤文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乡土文明,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教化乡里的力量,是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必不可少的重要支撑力量。

——乡贤组织:双向嵌入文明乡风建设工程,形成多元主体合作共治格局

发挥乡贤组织的“双向嵌入”作用,首先要坚持党建引领,激发乡贤参与治理的内生性动力,统合乡贤个体凝聚成为新乡贤组织,发挥组织合力赋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甚至可以打通自上而下的制度化嵌入,即通过正式的制度和组织安排,将乡贤力量纳入基层治理框架。一方面,通过建立乡贤理事会、乡贤参事会等组织,并明确其章程、职责和运行规则,赋予乡贤参与治理的合法身份。横向链接个体到全域的社会性嵌入,即乡贤组织凭借其地缘、人缘、亲缘优势,深度融入乡村的“熟人社会”关系网络。另一方面,乡贤本身来自群众,德高望重、处事公道,他们的言行更容易被村民接受和信服。这种基于道德威望和社会信任的嵌入,使乡贤在调解纠纷、教化乡风时,能起到正式组织难以达到的“润物无声”的效果。通过乡贤组织的“双向嵌入”,文明乡风建设不再是单一主体的“独角戏”,而是成为了联结党政力量、乡村社会内生力量以及村民主体力量的治理共同体。

——乡贤主体:桥接传承中华传统优秀乡土文化,培育文明新风引领时代风尚

乡贤的“桥接者”身份定位,是其有效引导乡风文明建设的关键。多数乡贤都能主动参与到本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系统挖掘与整理,对散见于自己家训族规的优秀传统伦理规范、人文精神贡献出来。政府也能通过建设乡贤文化馆、文明乡风馆、村史馆等载体,将本地乡贤典故、道德故事、优良礼俗进行集中展陈,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育文明乡风的源头活水。其次,乡贤能促进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对接和创造性转化。通过乡贤的言传身教,将抽象的核心价值观转化为村民易于理解、乐于遵循的日常行为准则,并融入村规民约的修订与实践中。最后,积极搭建平台使乡贤文化深度融入乡村公共生活。通过设立乡贤议事厅、乡贤道德讲堂等平台,鼓励乡贤参与制定文明公约,并在节庆礼仪、日常活动中进行示范引导成立新乡贤理事会、红白理事会,在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中发挥柔性教化作用,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中发挥主体作用,引领文明风尚,使乡村文明焕发新气象。

——乡贤资本:系统融汇内外社会资源,夯实乡村振兴物质基础、涵育文明乡风

乡贤在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在地作用,可从其拥有的“个体资源”与“社会资本”两个关键维度进行深入阐释。从个体资源角度来看,乡贤自身所具备的财富实力、知识技能、社会地位与前沿理念,是其反哺乡里的基础性资源。他们通过直接投资兴业、发展特色农业、赋能乡村旅游等方式,将个人优势资源直接转化为推动产业振兴的动能。例如广东江门台山有效发挥海外华侨乡贤能人作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这一过程不仅创造了经济价值,更通过产业发展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村民的生产方式与价值观念,为乡风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并提供了直观的现代化示范。从社会资本的角度来看,乡贤将外部资源与内部关系进行对接,增进乡村振兴的社会资本。一方面,乡贤扮演着外部资源的“导入者”,将城市中的发展理念、先进技术、产业资本和人脉资源引入乡村,有效破解乡村资源瓶颈,为乡村注入现代化元素。另一方面,乡贤将乡村内部资源进行了激活与整合,把乡村优质资源推向社会,同时也能有效带领村民参与乡村产业发展中来。

总之,乡贤文化是涵育文明乡风、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乡贤组织的“双向嵌入”、乡贤主体的“桥接引领”与乡贤资本的“融汇赋能”等实践进路共同构筑起文明乡风建设的良好局面。(作者系华东理工大学硕导、上海海洋大学马院院长、教授汪斌锋,华东理工大学 王一博李亮)

加微信正式版.jpg


下一篇: 四方杰芯项目完成交割 徐州国盛集团主城区基金投资项目实现三区全覆盖
上一篇: 全民阅读 书香肥西——《鳄鱼的眼泪》绘本故事分享活动举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