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潭烟草:手握考工之笔 饱蘸感恩之墨

小编 2025-10-10 16:31

中央电视台《考工记》以细腻镜头重现春秋战国匠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造物哲学,将青铜铸造、丝织印染等技艺锤炼成文明的勋章。这部跨越千年的典籍,不仅记录着器物之道,更镌刻着中华匠人对品质的敬畏、对传承的坚守。

加微信正式版.jpg

历史车轮驶入新时代,湘潭烟草在三湘大地续写着属于新时代的“考工记”,将工匠精神融入血,让岗位责任落地生根。

在传承与创新中展现敬畏之心

《考工记》中记载“金有六齐”,将铜锡配比精确到分毫,这种对标准的极致追求,在湘潭烟草的发展历程中找到了当代注脚。

1984年,湘潭烟草在简陋的办公楼开启创业征程。进入新时代,正如《考工记》所言“知者创物,巧者述之”,湘潭烟草在传承中创新,用数字化转型重构产业价值链,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标兵单位”“国家级模范职工之家”等殊荣。

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在专卖稽查一线,面对制假分子的狡猾伎俩,专卖稽查员队伍如“攻金之工”般明察秋毫,通过分析卷烟包装的细微差异,破获多起跨省制售假烟网络案件。这种对法律的敬畏、对市场秩序的守护,正是潭烟人践行“国之重器”使命的生动写照。

在服务与奉献中饱含感恩深情

《诗经》有云:“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这种感恩文化在湘潭烟草的日常工作中处处可见。“莲品成长训练营”里,零售客户通过数字化课程掌握智慧经营技巧;“师带徒”机制中,老师傅手把手传授卷烟鉴别、市场分析等绝活。

感恩文化不仅体现在员工成长的每一个环节,更融入社会帮扶。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潭烟人将感恩化为实际行动。

2021年,王武湘到湘潭县向红村担任第一书记。面对基础设施落后的困境,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10余万元,硬化通组道路、建设文化广场,还成立种养合作社引进优质种羊,让昔日的贫困村变身“幸福村”。这种“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与《考工记》中“工以载道”的理念一脉相承,诠释着“国之大者”的责任担当。

在平凡与坚守中书写爱岗华章

《考工记》中“百工”的称谓体系,折射出古代匠人对职业的尊崇。这种职业精神在潭烟人身上得到完美诠释:物流工作人员用精准送达保障市场配送,专卖稽查员用铁腕执法净化市场环境,客户经理用专业服务提升客户获得感。

据企媒创氪(WX:qmck555)获悉,在湘潭县“烟社共建服务站”,党员们通过“红心思政学堂”“四点半课堂”等载体,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让社区居民和零售客户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初心。这种“岗位即阵地”的担当,与《考工记》中“匠人营国”的抱负遥相呼应。

从“蹒跚起步”到“稳步前行”,从“传统经营”到“数字赋能”,变的是发展规模,不变的是“知敬畏、懂感恩、爱岗位”的初心。正如戴震所言,《考工记》是“器以载道”的科技史诗,而潭烟人正在用行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时代新篇,让工匠精神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李丽君)


下一篇: 福建莆田仙游烟草:“柚”见丰收 直播助农暖乡野
上一篇: 河南三门峡烟草:“金叶”飘香暖农心
相关文章